我父親跟我母親談戀愛的時間是1967年元月,時值「文化大革命」爆發不久,全國一片混亂,百姓苦不堪言。那時候,糧店裡的米與副食店裡的肉、豆腐和百貨店裡的肥皂、布匹以及煤鋪裡的煤等生活物資均要憑票供應,普通人家的生活清苦至極。
我家住在城郊的小菜園裡,用現在的話來說,我們那裡是本市的蔬菜基地。
我母親第一次「訪地方」(我們這裡將女方到男方家裡去瞭解情況稱為訪地方)時,父親留她和媒婆吃中飯。菜很簡單,只有兩道:幾個荷包蛋外加一碗蘿蔔絲。其中,那幾個雞蛋是向鄰居借的,蘿蔔則是自己種的。
在回家的路上,媒婆說我父親人窮又小氣,勸我母親不要嫁過來。我母親卻說父親煮的蘿蔔絲很好吃,說明他很能幹。
過了一段時間,當母親一個人再次來找父親時,父親剛好捉了一些鯽魚。招待母親的菜仍然是兩道:除了油煎鯽魚外,還有一碗紅燒蘿蔔。吃飯時,母親稱讚父親的蘿蔔煮得很有特色,並說自己很喜歡吃蘿蔔。父親說,是嗎?你下次來我請你吃另一種口味的蘿蔔。
在後來的交往中,母親嘗盡了父親所制的不同口味的蘿蔔:清炒蘿蔔、清燉蘿蔔、白燜蘿蔔、糖醋蘿蔔、麻辣蘿蔔、蘿蔔乾和酸蘿蔔等等。再後來,母親就成了這些蘿蔔的俘虜,嫁給了我的父親。
當我第一次聽母親講完她和父親的愛情故事後,曾質問她為何不嫁給那些有條件煮肉燉鴿殺雞燒魚的男人卻嫁給只會烹飪蘿蔔的父親。母親說,當時我認為,一個男人在那種清貧的日子裡竟能夠把一種普通的蘿蔔烹飪出甜酸苦辣鹹等幾種不同的口味而令我大飽口福、彌久難忘,我想他同樣能夠將清貧的日子調理得色彩斑斕。談婚論嫁,既要注重眼前,更要注重將來。這不,如今我和你父親結婚已三十多年了,你看我們吵了幾次架?更不像某些同齡人一樣動不動就鬧離婚。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了一點,但能長久啊!
也許,母親說得不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越是平凡的事物越能持久,越是不平凡的事物反而越像曇花一樣短暫易逝,做人應有一顆平常心。 |